拉平威家族
拉平威王朝史
第一代:征服者阿尔瓦里克 (34 - 83)
- “你我的箭矢射程,便是未来我们家园的边界。”
- ——阿尔瓦里克,在首次东征前的动员演讲
王朝的起源
阿尔瓦里克,拉平威家族的奠基者,率领兔族从南部迁徙至拉平山谷,以此为核心建立了兔子王国的雏形。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策统一了拉平山谷及周边的多个部落,结束了这一地区长久的分裂状态。
重要战役:拉平山谷统一战争
阿尔瓦里克的军事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战役,便是统一拉平山谷的战争。这场战争历时六年,他通过与部分部落结盟,对抗其他割据势力,并成功击溃最大的敌对部族“赤土联盟”。这一战奠定了拉平威王朝的统治基础。
狩猎之神的崇拜
阿尔瓦里克十分推崇狩猎之神,并将其信仰作为家族的精神支柱。他命令修建了王国的第一座狩猎神庙,以此象征拉平威家族的虔诚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为纪念拉平威家族的统治以及狩猎之神的信仰,阿尔瓦里克命人打造了一顶猎神王冠,上面錾刻着象征家族的三兔图腾,用月光石和辰砂作为底色拼接镶嵌,以纯金小麦穗纹为装饰。这顶王冠被视为家族的无价之宝,代表神圣的权力和统治。
遗产
阿尔瓦里克在 83 年于战场上英勇牺牲,他的尸体被安葬于拉平山谷的王家陵墓,至今仍被后世尊为“兔子王国的缔造者”。
第二代:狂战士西格蒙德 (57 - 110)
- “和平是虚幻的梦想,战争才是权力的锤炼场。”
- ——西格蒙德,对军队的训诫
骁勇的战士
继承父亲遗志的西格蒙德被称为“狂战士”,他以极度勇猛和暴烈的战斗风格著称。在年轻时,他跟随父亲和兄长拉平参与了多次征伐,在那场让父亲战死的战役中奇迹般存活,完整地回到了拉平山谷。在那之后,西格蒙德继承了王位。西格蒙德并不满足于父亲统一的拉平山谷,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东部和北部平原。
重要战役:石岚之战
石岚之战是西格蒙德征服东部新领土的重要战役。在这场战斗中,西格蒙德率领重装骑兵绕过敌军防线,从侧翼突袭,成功攻破了当地的堡垒。他的胜利极大扩展了王国的疆土,也为后来的边境冲突埋下了隐患。
军事改革
西格蒙德大力推行军事改革,设立了王国第一支常备军,并发展了轻型战车战术。这些改革为后来的王国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悲壮的结局
114 年,西格蒙德在一次对北方犬族的征战中阵亡,尸体被敌军带走,未能归葬。尽管如此,他的战功和狂野的性格为后世所传颂。
第三代:开拓者拉平二世 (74 - 130)
- “我们的孩子,需要更辽阔的乐土了。”
- ——拉平二世,在王国内务会议上的演讲
平稳的扩张者
拉平二世的名字源于他的叔叔拉平,据说是比拉平二世的父亲西格蒙德还要勇猛善战的战士。西格蒙德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自己的双胞胎兄弟,希望拉平二世可以继承家族善战的传统。然而在接过父辈的王冠后,不同于父亲的狂烈,拉平二世倾向于通过外交和贸易扩展王国的影响力。他在东部建立了多个据点,并与人类的边境贵族达成互惠协定。
拉平二世在位期间没有发起任何征服战争,但是他仍然通过贸易队和开拓团扩展了王国的疆土。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拉平的和平时代”,是兔族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重要事件:匹克维克条约
118 年,拉平二世与人类领主签订了匹克维克条约,该条约确立了双方在边境贸易中的利益分配,并限制了冲突的升级。这一条约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维持了两族的相对和平。
宗教与政治
拉平二世时期,狩猎之神的信仰得到进一步巩固。他在国内推广狩猎节,促进狩猎文化的文明化和规范化,强化了贵族对狩猎技艺的重视,也借此团结了国内的部族领袖。虽然拉平不愿意参与战争,但他狩猎技巧相当高超,人们常常拿他与他的父亲西格蒙德相比较,认为他绝对配得上“猎手”这一称号。
第四代:双面君王雷诺 (99 - 172)
- “统治需要一双手,一手赐予,一手夺取。”
- ——雷诺,在对宫廷内阁的训话
治世与暴政的交织
雷诺以其复杂的统治风格闻名。他在年幼时见识到了爷爷西格蒙德的勇猛,也对父亲的“和平手段”颇为称赞。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的前期统治注重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而后期则更多地依赖政治手段。 但晚年的他却因专断、暴躁而被人称为“暴君”,因此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他的弟弟阿瑟涅。
重要战役:丰谷平原之役
雷诺在丰谷平原的一场战役中成功抵御了犬族的入侵,他在战场上的指挥才华被后世传颂。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兔族军事史上少数以少胜多的经典之一,即便是作为对手的犬族其时也对雷诺的军事才能赞叹不已。
暴政与叛乱
雷诺晚年的暴政导致国内多次民众叛乱和暴动,虽然大多数的叛乱都被平息,但是家族内部和贵族们的利益因为雷诺的专断大量损失,其中以家族叛徒阿瑟涅的叛变最为严重。 172 年 10 月,雷诺在一次狩猎中被同行的弟弟阿瑟涅暗杀。同时,他在宫殿中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皆被贵族集团残忍杀害。猎神王冠也在这场暗杀中遗失。
第五代:无冕者阿瑟涅 (103 - 172)
- “荣耀与王冠如影随形,而阴影总是胜过光芒。”
- ——阿瑟涅,在流放前留下的自嘲
叛徒的代名词
阿瑟涅是前任国王雷诺的亲弟弟,聪慧而狡诈。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然而父亲拉平二世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兄长雷诺。 他在 172 年 10 月的秋季狩猎中,趁机刺杀了兄长雷诺。然而他在夺取王位后未能稳定局势,反而导致王国陷入更深的混乱之中。
当阿瑟涅回到宫殿想要把那个包装过的、不光彩的死讯告知众人时,却发现宫殿已经被拉平威家族的血染红了。阿瑟涅随即作为谋杀主使被关进了地牢。
流放与悲剧
172 年 11 月,阿瑟涅双眼被刺瞎,随后被流放至东部边境。他在流放中度过了生命中余下的三个月,孤独而悲惨。
第六代:仁慈者卢锡安一世 (127 - 178)
- “正义如同春雨,只有滴落每一片叶尖,它才是真正的公平。”
- ——卢锡安一世,在丰收火炬庆典上的演讲
宽容的统治者
卢锡安一世继位时,王国正从阿瑟涅统治的动荡中恢复。他以宽容与温和的政策著称,努力修复家族的声誉和国内的裂痕。他推行的改革以“民心”为核心,试图将分裂的部族重新团结在新的王冠之下。
重要事件:丰收火炬庆典
为了巩固民心,卢锡安一世举行了首次丰收火炬庆典,将东部新领土的农业丰收与狩猎传统相结合。这一庆典不仅鼓舞了国内士气,也被用作政治工具,推广丰收之神的信仰,为缓和部族间的矛盾奠定了基础。
暗杀的悲剧
卢锡安一世在 178 年的一次宫廷宴会上遭到暗杀。这是一场针对拉平威家族的清除行动,拉平威家族几乎在这次暗杀中绝嗣。卢锡安一世的长子哈弗托尔也在这次暗杀中丧生。卢锡安一世的死使王国再次陷入混乱,引发了王国内部的权力真空。
第七代:慈母女王波娜 (160 - 255)
- “我是你们的母亲,而你们是我的子女。没有谁的命运可以被独自遗忘。”
- ——波娜,在王位继承仪式上的宣言
历史上首位女性统治者
波娜是兔子王国第一位女性领袖。她继承了父亲卢锡安的仁慈政策,但她的执政风格更加坚定和果断。在父亲和兄长哈弗托尔遇刺后,她带着弟弟卢锡安二世逃进了白桦森林。一年后,她带着找回的猎神王冠回到宫殿,以家族长女的身份迅速平定局势,成为全体贵族一致推举的君主。
她实施宽政,民众安居乐业,巩固了国家的稳定。在弟弟卢锡安二世成年后,她将王位让给了他。然而弟弟继位后被暗杀时,她再次接管王位,并抚养弟弟的儿子卡洛长大。
她从未对暗杀者实施报复,以其广阔的胸襟和为国为民的信念被人民称为“仁爱者”和“慈母女王”。
重要战役:青石岭防卫战
波娜统治初期,北方犬族试图再次侵占拉平山谷。在这场著名的防卫战中,她亲自督战,并派遣精锐部队成功击退敌军。这场胜利巩固了她的统治地位,也使王国的边疆得以暂时安宁。
宗教与社会改革
波娜在位期间极力推动丰收之神的信仰,将其与狩猎之神并列为国家主流宗教。她设立了丰收神庙,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鼓励各地建立狩猎学院,以维护传统的武力根基。
第八代:悲剧君主卢锡安二世 (169 - 198)
- “只有在黑暗中,光才显得如此珍贵。”
- ——卢锡安二世,在就任仪式上的感言
短暂而多难的统治
卢锡安二世是波娜的弟弟。他继位时年富力强,但他的统治却充满了动荡和阴谋。他试图在姐姐波娜奠定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改革,但由于政治经验不足,他的努力往往被贵族反对派所掣肘。
宫廷阴谋与内乱
卢锡安二世遭遇了宫廷内部的多次暗杀企图,最终在 198 年的一次晚宴上被刺杀。他的死引发了国内的动荡,导致贵族势力一度试图架空王权。
遗留的希望
尽管他的统治短暂且充满混乱,他的子嗣卡洛却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了家族的中兴之王。
第九代:加冕者卡洛 (198 - 270)
- “我的王冠不是金与宝石,而是拉平山谷的土地。”
- ——卡洛,在加冕仪式上高举泥土时的名言
王国的中兴
卡洛接过了父亲卢锡安二世留下的破碎王国,他以其坚定的手腕和卓越的领导力将王国重新拉回正轨。他的统治被认为是拉平威家族中兴的开端。
当祭司们将猎神王冠送到他面前时,他却拒绝了这顶王冠,而是高举起了一把泥土,宣称“我的王冠不是金与宝石,而是拉平山谷的土地,这便是我唯一的王冠。”这一举动被后世视为他对王权的谦逊和对土地的敬畏。
重要战役:红石丘战争
卡洛在红石丘的一场战役中成功击败犬族联军,彻底结束了对拉平山谷的威胁。这场战争被后世称为“卡洛的荣耀”,不仅稳固了边疆,还巩固了王国的军事优势。
丰收之神的复兴
卡洛与丰收之神的信仰有着深厚的联系。他不仅恢复了母亲波娜推崇的丰收节,还将其与狩猎节合并,形成了王国每年最盛大的“双神庆典”。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还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晚年的退隐
卡洛在晚年选择退位,将权力交给了女儿海伦娜,并隐居于拉平山谷,度过了余生。他被后世称为“加冕者”,象征着王权与土地的深刻联系。
第十代:铁锤女王海伦娜 (221 - 292)
- “王国的疆域由锤与剑的回响铸成。”
- ——海伦娜,在收复叛乱领地后对士兵的训话
铁血与智慧的统治者
海伦娜是兔子王国历史上最强硬的统治者之一。她以铁腕统治和果断决策而著称,被称为“铁锤女王”。她的统治期间,兔子王国不仅抵御了外敌,还成功收复了多个叛乱领地。
海伦娜对拉平威家族的继承权进行了改革,允许女性继承王位,这一举措为后世的女性统治者打开了先河。不过这项举措的促成是因为她的铁腕统治和父亲留下的政治遗产,并没有改变贵族对女性统治者的偏见,亦未改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宗教改革
海伦娜对宗教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强化了狩猎之神的地位,并削弱了丰收之神的影响力。狩猎之神的信仰逐渐成为国家唯一的正统信仰。
铁血的结局
海伦娜在 292 年因积劳成疾去世。尽管她的统治以强硬著称,她的改革与战绩为王国奠定了新的稳定基础。
第十一代:丰收女王玛蒂尔达 (275 - 336)
- “如果栽种的只有痛苦,土地便不会赐予任何希望。”
- ——玛蒂尔达,在饥荒年的田间视察中所言
治世中的危机
玛蒂尔达即位之初,王国正经历数十年未见的大饥荒。由于连年的战乱和气候异常,拉平山谷的土地肥力迅速下降,人民陷入饥饿与绝望。她深知,只有恢复农业生产,王国才能避免陷入全面崩溃。
农业改革与丰收时代
玛蒂尔达推行了史无前例的农业改革。她下令修筑灌溉系统,引进东部地区的先进耕作技术,还颁布了《土地保护法》,限制过度开垦和狩猎活动。 这些改革虽然起初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很快显现成效。到了她统治的中期,王国进入了一个长达二十年的“丰收时代”。这一时期,粮仓充盈,贸易繁荣,人口快速增长,玛蒂尔达因此得名“丰收女王”。
重要事件:青峰谷会盟
玛蒂尔达在位期间,为了应对外部威胁和巩固内部团结,她成功促成了“青峰谷会盟”。通过这一盟约,她与北部犬族和东部人类部落建立了短暂的和平,确保了边疆的稳定。尽管联盟并不牢固,但为王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晚年的衰退
晚年的玛蒂尔达逐渐失去了对贵族的控制。由于她过于依赖宗教影响力来稳固王权,部分地区的贵族开始以丰收之神的名义挑战王室的权威。这为后代君王留下了隐患。
第十二代:铁血者雷诺三世 (288 - 343)
-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家园残忍。”
- ——雷诺三世,在决战前对士兵的演讲
一生的战士
雷诺三世从少年时期便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这是祖孙三代军事领袖的光荣传统。在位期间,他不仅参与了多次边境防御战,还亲自指挥了规模空前的征伐战争,被称为“铁血者”。
重要战役:东境平原会战
东境平原会战是雷诺三世一生最辉煌的战役之一。拜丰收女王马蒂尔达的人口政策所赐,这场战争的参与人数是空前的。雷诺亲自率领大军成功粉碎了东部犬族与叛乱领主的联合军,使王国东部领土得以巩固。会战后,他命令修筑了一条横跨东境的防御工事,被后世称为“雷诺长墙”或是“铁壁”。
宗教与政治的冲突
雷诺三世对狩猎之神的信仰极为虔诚,但他对丰收之神的祭司阶层持敌视态度。他认为丰收之神的教义助长了贵族的骄奢淫逸,因此下令削减丰收神庙的权力,将大量资源转投狩猎学院的建设中。这一举措虽然得到了军队的支持,却导致国内信仰的裂痕逐渐扩大。
战死沙场
雷诺三世在 343 年的一次反攻行动中战死。他的死亡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哀悼,王国也失去了最强大的军事领袖。
第十三代:开拓者阿尔瓦里克三世 (299 - 350)
- “一代人的开拓,是另一代人的家园。”
- ——阿尔瓦里克三世,在东部开疆典礼上的发言
开疆拓土的君王
阿尔瓦里克三世继承了父亲的军事天赋,但他并未选择将全部精力投入战场,而是将目标转向了开疆拓土。在他的领导下,王国的疆域扩展到了东部和北方的广袤地区。
重要事件:丰年计划
阿尔瓦里克三世实施了“丰年计划”,通过分封新开垦的土地给贵族和农民,鼓励移民定居新领土。这一计划不仅缓解了王国内部的土地压力,也增强了边境的防御能力。
对丰收之神的取舍
尽管阿尔瓦里克三世并未公开废除丰收之神的信仰,但他在实际治理中逐渐削弱了其影响力。他鼓励以狩猎之神的名义祭祀丰收,试图将两者的信仰整合为统一的国家宗教。
壮烈的逝世
阿尔瓦里克三世在一次巡视新领土的途中突发重病,不治身亡。他被安葬于拉平山谷的高地,与他的祖先并肩而眠。
第十四代:屠夫女王希尔德加德 (326 - 389)
- “对手的恐惧是我最锋利的武器。”
- ——希尔德加德,在胜利宴会上对将领们的训话
铁腕的女王
希尔德加德是兔子王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统治者。她以无情的军事策略和对异族的残忍手段而闻名,被敌人称为“屠夫女王”。
重要战役:铁石丘陵战役
在铁石丘陵战役中,希尔德加德率领军队彻底击败了试图入侵的犬族联军。这场战役以敌军全军覆没告终,被视为兔族军事史上的一次经典战例。
宗教改革:唯一信仰的确立
希尔德加德统治期间,丰收之神的信仰被彻底取缔。她下令拆毁丰收神庙,将所有资源集中于狩猎之神的崇拜之上。自此,狩猎之神成为兔族唯一的官方信仰,国家的宗教体系得到了空前的统一。
恐怖的代价
尽管希尔德加德的铁腕政策确保了王国的短期稳定,但她的暴政也导致了大量贵族与异族的反叛。这些内乱在她死后迅速爆发,为后代留下了无尽的麻烦。
遗产与争议
希尔德加德去世后,她的政策和统治风格依然备受争议。一些人赞扬她的强硬手段拯救了王国,而另一些人则谴责她的残酷与偏执。无论如何,她为兔族的历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第十五代:“胖子”西格蒙德二世 (360 - 420)
- “比起战争,我更愿倾听城堡里的喧嚣,因为那是孩子们的笑声。”
- ——西格蒙德,在宫廷议事会上
从繁荣到隐患
西格蒙德即位时,希尔德加德的铁腕统治已让王国陷入内外矛盾的困局。尽管战场上捷报频传,内部却面临着日益加剧的不满情绪。西格蒙德的性格与他的姑母截然相反,他更倾向于通过宽松的政策来缓和局势,被称为“胖王”——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的体重问题。
经济繁荣与文化复兴
西格蒙德大力推行农业与商业改革,鼓励跨地区的贸易往来。在他的统治下,王国经济达到了新的高度。宫廷艺术与建筑也迎来一波小高峰,西格蒙德甚至亲自资助了多位著名的诗人和画匠,为宫廷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晚年的怠惰
尽管早年执政卓有成效,西格蒙德在晚年逐渐沉迷于奢靡的生活。他疏于治理,使得王国内部的分歧再度显现。他去世后,贵族间的矛盾开始抬头,种下了未来内乱的种子。
第十六代:“醉汉”加斯帕德 (392 - 456)
- “再来一杯、再来一杯!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 ——加斯帕德,每日宴会上的口头禅
酒后的统治
加斯帕德是兔子王国历史上最为放荡不羁的君主之一。他继承了西格蒙德的繁荣王国,但他的统治却充满了荒淫与放纵。他被称为“醉汉国王”,因为他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宴会,酒宴从不间断。
政治的荒废
加斯帕德的统治时期,王国内部的政治机构逐渐荒废。他将大部分政务交给了贵族,自己则沉湎于酒宴和宫廷生活。这使得王国的治理逐渐失去了效率,贵族间的争斗也愈演愈烈。
加斯帕德的姐姐埃伦娜也完全没有起到任何良好的示范作用,她的堕落和淫乱相比加斯帕德有过之而无不及。埃伦娜性格狡猾,道德败坏,她在父亲去世后勾结贵族,企图凭着自己的身份换取些什么一时的快乐,然而她的行为最终被加斯帕德发现并软禁。
软禁后的埃伦娜仍然没有为此道歉,反而在加斯帕德的宴会上大肆宣扬自己的“不幸”,这使得加斯帕德对她的怜悯变成了愤怒:在一次醉酒后,加斯帕德将埃伦娜赶出了宫殿,她被迫流亡到了东部的边境,失去了消息。这件事让加斯帕德的女儿邦妮与他反目,流放亲姐姐也成为加斯帕德心中永远无法填补的遗憾。
节日爱好者
加斯帕德在位期间,推行了数项节日,比如“生命节”“仲夏节”“复兴节”等等,其中以“酒神节”最盛大。 酒神节是加斯帕德在民间旅行时发现的一个小庆典,主要以崇拜欢乐之神、纵情声色、大口喝酒。加斯帕德对此非常有兴趣,为此召集历史学家和宗教研究者们一同完善了欢乐之神的考据与研究。为了喝到更多的美酒,他甚至亲自指导了节日的筹备工作以及酒品的调配。 第一次酒神节举办时,整整持续了一个月,据统计,有数千桶美酒被消耗殆尽,六十三名兔子和五名人类游客酒精中毒。 这一庆典被视为加斯帕德统治时期的象征。这个节日催生了对欢乐之神索姆尼厄的崇拜,成为大众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第十七代:狩猎之子鲍德温 (420 - 486)
- “只有在追逐猎物时,我才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 ——鲍德温,在皇家狩猎仪式上的致辞
狩猎与权力
鲍德温自幼热衷狩猎,被视为狩猎之神的虔诚信徒。然而,他的执政风格被外界批评为过于关注个人兴趣,而忽视了国家事务。贵族们常抱怨他的缺席,但他的魅力却吸引了大量追随者。
重要事件:洛拉斯围猎
鲍德温的统治时期,以“洛拉斯围猎”闻名。那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皇家狩猎活动,不仅象征着王室的狩猎传统,还成为贵族争权夺利的舞台。最终,一名反叛贵族被指控试图利用围猎发动暗杀,事件引发了贵族间更深的裂痕。
边境摩擦
鲍德温在位期间,北部犬族和兔族之间的边境摩擦逐渐升级。尽管他试图通过加派守军和修筑防御工事解决问题,却未能从根本上遏制冲突。这些问题被留给了下一代君主。
第十八代:“好人”克莱蒙特 (470 - 510)
- “比起刀剑的威胁,我更害怕一个孩子饿着肚子。”
- ——克莱蒙特,在王宫开放日接见农民时
仁慈的改革者
克莱蒙特是王室中少有的仁慈之君。他与父亲断绝了关系,却与姑姑邦妮关系甚好,受到颇多影响,尤其是国家政策方面,他始终坚持着“做当下的好事”这一行为准则。克莱蒙特注重社会福利的改善,推行了多项旨在帮助贫民的政策,包括减免赋税、开设粮仓等。他的亲民形象使得他深受人民爱戴。
边境危机与蜗族的崛起
公元 496 年,蜗族在维尔哈特山脉以北的塔洛赫峡湾首次出现。此时的兔子王国正由克莱蒙特统治。蜗族起初表现得平和无害,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兔子族手中购买土地,建立起一座座怪异的定居点。克莱蒙特对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他的继任者才意识到蜗族的威胁。
重要事件:丰收复兴运动
虽然丰收之神的信仰早已被取缔,但克莱蒙特重新提出“土地与粮食的神圣性”。他并非试图恢复旧神的信仰,而是通过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来促进经济复苏。在他的领导下,王国成功应对了一次严重的饥荒,史称“克莱蒙特之年”。
外交努力:与人类的互市协议
克莱蒙特成功与东部人类达成了互市协议。这不仅增强了王国的经济,也改善了两族间的关系,为未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第十九代:和平使者罗亚 (491 - 553)
- “和平并非不可能,只要我们愿意相信。”
- ——罗亚,在维尔哈特山誓约签订仪式上的发言
致力于和平
罗亚的统治时期,被视为兔族与犬族关系的转折点。在他即位的第三年,一场边境冲突几乎演变为全面战争,但罗亚成功通过谈判平息了危机。
重要事件:维尔哈特山顶誓约
552 年,蜗族在格林诺尔平原发起突袭。这场战役标志着蜗族的首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也是罗亚治下最重要的转折点。他集结北方的军队亲赴战场,在兔族骑兵的支援下,成功抵御蜗族的入侵,保住了北方的农田与城镇。然而,格林诺尔之战的胜利只是暂时的,蜗族并未停止扩张,反而愈发积极地加强对塔洛赫峡湾的控制。
552 年春,罗亚促成了兔族与犬族之间的《维尔哈特山顶誓约》。这份条约标志着两族关系的暂时缓和,双方同意以维尔哈特山为分界线,建立和平共存的机制。尽管条约受到部分强硬派的批评,但它为王国赢得了数十年的稳定。
对狩猎信仰的重申
罗亚在位期间,狩猎之神的信仰进一步巩固。他倡导“狩猎不仅是生存之道,也是维系和平的艺术”,通过狩猎仪式强调国王作为国家守护者的角色。
遗憾的结局
罗亚晚年在一次巡视边境时因意外坠马身亡。他的突然离世给王国留下了权力真空,随后贵族间的斗争再度浮现。
第二十代:“猎户”卢锡安三世 (509 - 562)
- “我还是喜欢打猎。”
- ——卢锡安三世
一名猎户
卢锡安三世是兔子王国历史上最热爱狩猎的君王之一,甚至比自己的曾祖父鲍德温还要严重。他在位期间,经常亲自率领猎队出行,以放松心情和寻找灵感,也因此放松了对国家事务的关注,被外界批评为“猎户王”。
卢锡安三世性格孤僻,不善言辞,他更愿意与猎友们一起在山林中狩猎,而不是在宫廷议事会上与贵族们争论政事。尽管他的统治风格与前任截然不同,但他的狩猎之心却深深影响了王国的文化。
好在卢锡安三世对自己的热爱并未影响王国的稳定。他的统治时期,除了少数的蜗族侵扰外,王国内外相对平静,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卢锡安三十在统治了五年后,对王位倍感乏味,于 558 年退位,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卡洛二世。
晚年的隐退
卢锡安三世在退位后隐居于白桦森林,他在那里自己徒手搭建了一个小木屋,过着与世隔绝的狩猎生活。然而,在蜗族入侵中,他被蜗族发现并杀害。
第二十代:“长者”卡洛二世 (544 - 620)
- “家园并非一片土地,而是我们一生所守护的信仰。”
- ——卡洛二世,在洛拉斯防线的演讲
洛拉斯防线的建立
为了遏制蜗族的持续扩张,卡洛二世于 580 年下令修筑洛拉斯防线。这是一道贯穿维尔哈特山脉北麓的防御体系,由石制城墙、瞭望塔和隧道组成。兔子王国将大量资源用于防线的建设,并安排精锐部队驻守其中。这一防线成为了兔子王国抵御蜗族的第一道屏障。
与丰收之神的决裂
在对抗蜗族的同时,卡洛二世推动了宗教改革。他认为丰收之神的教义鼓励贪婪与安逸,不符合当前王国的军事需求,因此正式宣布狩猎之神为兔子族的唯一信仰。这一举措在民间引发争议,但在战时也有效凝聚了军民士气。
第二十一代:雷诺三世 (570 - 646)
- “黑夜最深之时,正是曙光破晓之刻。”
- ——雷诺三世,在黑刃峡谷的誓师仪式
黑刃峡谷会战:蜗族的扩张受挫
雷诺三世即位后不久,蜗族大军尝试通过黑刃峡谷突破洛拉斯防线,直抵兔子王国腹地。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雷诺三世亲自率领部队迎战。他利用峡谷的狭窄地形,布置弓弩和滚石伏击敌军。经过三天三夜的鏖战,蜗族大军溃败,黑刃峡谷成为兔族的荣耀之地。这场胜利暂时缓解了蜗族的压力,也让雷诺三世被誉为“复兴的象征”。
推动军事技术革新
战后,雷诺三世意识到传统的战术和装备已不足以长期应对蜗族的威胁。他下令引入更多火药武器,并建立专门的军械学院,用以研究针对蜗族特殊战术的武器。这些努力让兔子王国在随后的战争中保持了战斗优势。
第二十二代:阿尔森 (601 - 669)
- “对敌人而言,我们的耐心是最致命的武器。”
- ——阿尔森,在赤霜平原之战
赤霜平原之战:王国的荣耀
638 年,蜗族大军在赤霜平原集结,试图以绝对数量压制兔族的防御。阿尔森以隐忍和智慧闻名,他通过情报网络提前预判敌军动向,将主力部队部署在平原周边的山丘和森林中。在蜗族开始进攻时,兔族军队迅速合围,以高地优势击溃敌军。这场战役让兔子王国重新确立了对北方的控制权,同时打击了蜗族的士气。
壳疫的首次显现
赤霜平原之战后,兔族战士开始发现,蜗族的尸体散发着奇异的气味,而部分被蜗族杀死的战士在数日后以蜗族的形态复活。壳疫的出现让战场变得更加诡异和恐怖,也引发了兔子王国对蜗族神秘力量的深刻忧虑。阿尔森下令对感染者进行隔离,并首次召集卢米纳尔王城学院的学者进行研究。
第二十三代:“帅哥”拉平三世 (627 - 671)
- “诗歌与钢铁共鸣,才能奏响永恒的凯歌。”
- ——拉平三世,在王宫诗会上的发言
文化与军事的两面性
拉平三世继承了阿尔森二世的遗志,但他更偏重文化建设。在他的支持下,卢米纳尔王城学院不仅成为王国的学术中心,还设立了专门研究壳疫的“医理与魔法交融实验室”。与此同时,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文化活动,试图用艺术和教育提升民众士气。
战略防御的松懈
尽管拉平三世在文化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对蜗族的威胁有所低估。在他的治理下,洛拉斯防线的维护逐渐松懈,导致蜗族在数次小规模突袭中取得了突破。这些失败为下一代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第二十四代:“大帝”埃德蒙二世 (635 - 700)
- “献上我们的勇气,让未来没有阴影。”
- ——埃德蒙二世,在寒冰长夜之战
寒冰长夜之战:终结的曙光
696 年,蜗族在维尔哈特山脉集结最后的力量,企图对兔子王国发动致命一击。这场被称为“寒冰长夜之战”的史诗级战役,由埃德蒙二世亲自指挥。他联合了人类、狗族和其他智慧生物,组成了一支跨种族联军,在魔法学院法师的协助下,于漫长的冬季发动反攻。最终,蜗族被彻底击退,其背后的神秘魔法力量也被暂时封印。
壳疫的控制
战后,埃德蒙二世继续支持卢米纳尔王城学院对壳疫的研究,并建立了专门的隔离区来安置感染者。这些措施虽然无法彻底消灭壳疫,但有效遏制了其传播,为王国恢复元气提供了时间。
第二十五代:卢锡安四世 "末代国王" (679 - 726?)
- “真正的王冠不是权力,而是那些相信你的人。”
- ——卢锡安四世,在卢米纳尔学院的致辞
贤德的治世与理想的萌芽
卢锡安四世即位之初,正值兔子王国从寒冰长夜之战后的修复阶段。作为一位受过全面教育的君主,他推崇平等与博爱,深信多种族的合作与交流是未来的关键。他在卢米纳尔王城学院开设多种族学科,资助学术与魔法研究,为青年学者提供机会,希望通过知识与理解弥合种族间的矛盾。
他的仁政与开放政策深受平民喜爱。卢锡安四世常常巡视乡野,与农民对话,亲自审阅司法案件。他的王宫门前每月都会设立开放日,任何族群的居民都可以提出诉求。他的这种仁慈与平等的态度,使得兔子族的民心一时空前凝聚,同时也吸引了人类与狗族的一些商人和学者来到兔子王国。
然而,这种理想主义的治理方式也让一些保守派贵族感到不满。他们认为卢锡安四世的改革削弱了兔子族的纯粹性和传统价值观,尤其是允许人类与狗族参与地方事务的做法,被视为“危险的妥协”。
冈萨雷斯的屠刀降临
公元 710 年,人类“枭首者”冈萨雷斯率军突然入侵兔子王国的北部边境。他以兔子族“亵渎人类神灵”为借口,展开了残酷的屠杀,意在彻底灭绝兔子一族。这位残暴的公爵视种族清洗为荣耀,不接受任何谈判。兔子族军队虽然英勇奋战,但面对冈萨雷斯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先进的攻城器械,逐渐失去了北方领地的控制。
卢锡安四世虽深受爱戴,但他缺乏军事才能。他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寻求人类内部反对冈萨雷斯的势力支持,并与狗族和其他少数智慧种族建立军事同盟。然而,这些努力大多因时间紧迫或对方的犹豫而未能如愿。冈萨雷斯的铁蹄迅速推进,在不到两年内攻陷了洛拉斯防线,并直逼王都卢米纳尔城。
决战与国破家亡
在王都的最后时刻,卢锡安四世拒绝了放弃城市逃亡的建议。他站在王宫的高塔上,注视着熊熊燃烧的城墙。他组织民众进行最后的防守,并亲自加入守卫队伍,带领士兵守住王宫的最后一道门。在燃烧的街巷中,他依然试图安抚民心,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民,“王国尚在”。
最终,冈萨雷斯的军队攻破了王都。战斗结束时,卢锡安四世并未被发现他的尸体。据记载,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城墙上,高举王室的战旗,向攻城的敌军发出怒吼,然后消失在火海中。有传言说,他孤身进入敌营进行谈判,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幸存者的逃亡机会,但这一切始终未有定论。
遗产与希望:瑟伦与厄利恩
王国的覆灭标志着拉平威王朝的终结,但卢锡安四世的信仰与精神却未消失。他的弟弟瑟伦——时任大祭司,在混乱中带着年幼的王子厄利恩逃出了王都,避难于波尼镇。他们成为兔子族延续的希望。
厄利恩继承了父亲的理想和仁慈的品格,但他的流亡经历使他明白,理想主义必须与现实的坚韧相结合。他的父亲卢锡安四世的信念,在他内心埋下了深深的种子,最终成长为他未来统合多种族力量、抵御蜗族侵略的重要支柱。
瑟伦则深受王国覆灭的打击,他认为兄长的宽仁与多种族合作理念导致了王国的灭亡。在波尼镇的岁月中,他逐渐被内心的怨恨与自责吞噬,最终走向了极端,成为了兔子族与波尼镇历史中最为复杂的角色之一。
历史的评价
后世对卢锡安四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的支持者认为,他是一位胸怀理想的贤德君王,为种族平等与和平播下了种子;他的批评者则认为,他的仁慈与对军事的忽视,使得兔子王国在冈萨雷斯的铁蹄下轰然倒塌。然而,无论何种评价,他的仁政与牺牲深深烙印在兔子族的历史中,成为了后人追忆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