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6
个编辑
第353行: | 第353行: | ||
即便改革遭遇了重重阻挠,然而在海伦娜的努力下,仍然在离世前将王位传给了侄孙女'''马蒂尔达''',并保证了她的合法性。 | 即便改革遭遇了重重阻挠,然而在海伦娜的努力下,仍然在离世前将王位传给了侄孙女'''马蒂尔达''',并保证了她的合法性。 | ||
=='''第十一代:“丰收女王”玛蒂尔达 (275 - 336)'''== | =='''第十一代:“丰收女王”玛蒂尔达 (275 - 336)'''== | ||
'''''Mathilde " | '''''Mathilde "Harvesta"''''' | ||
:“如果栽种的只有痛苦,土地便不会赐予任何希望。” | :“如果栽种的只有痛苦,土地便不会赐予任何希望。” | ||
:——玛蒂尔达,在饥荒年的田间视察中所言 | :——玛蒂尔达,在饥荒年的田间视察中所言 | ||
第367行: | 第367行: | ||
#'''技术引进与水利建设''':她派遣使团前往东部人类城邦,以战利品交换先进的耕作技术与种子,并下令修筑贯穿拉平山谷的灌溉网络。 | #'''技术引进与水利建设''':她派遣使团前往东部人类城邦,以战利品交换先进的耕作技术与种子,并下令修筑贯穿拉平山谷的灌溉网络。 | ||
#'''土地保护与资源平衡''':她颁布《土地保护法》,限制过度开垦和狩猎,规定每月前三日为“休猎日”,违者罚没猎具。 | #'''土地保护与资源平衡''':她颁布《土地保护法》,限制过度开垦和狩猎,规定每月前三日为“休猎日”,违者罚没猎具。 | ||
#'''宗教调和''' | #'''宗教调和''':为缓和祖母海伦娜独尊狩猎之神引发的矛盾,她私下资助丰收神庙重建,但将其改称“丰饶圣殿”,强调“土地与弓箭同为生存之本”。 | ||
这些改革起初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尤其是狩猎传统浓厚的北方领主),但玛蒂尔达以祖母遗留的铁骑军威慑,并以“饥荒无分贵贱”晓以利害。到了她统治的中期,王国进入长达二十年的“丰收时代”,粮仓充盈,贸易繁荣,人口快速增长,玛蒂尔达因此得名“'''丰收女王(Harvesta)'''”。 | |||
===''' | === '''暗灶中的王朝棋局''' === | ||
当史官们歌颂玛蒂尔达领导开凿的灌溉渠如何滋养干裂土地时,鲜少有人注意到女王繁忙异常的御厨房:那些被特赦的解剖学者与褫夺圣徽的司膳祭司,常在月落后从密道潜入地窖,他们的皮围裙上沾着的不仅是动物油脂——有人曾在黎明时分瞥见侍从抬出成筐的骨片和不可名状的糊糊。当宾客们大声夸赞玛蒂尔达的宴席菜品的美味时,无人察觉受训厨工正在地窖演练的,是后来被称作“剔神二十四式”的禁忌技法。 | |||
327年玛蒂尔达主持颁布了《烹饪法典》。横空出世的《法典》给大陆民众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烹饪视角,许多人们认为不能吃、不该吃、不好吃的食材,在《法典》中通过特殊的处理手段,以及有机的排列组合,成为一道道美味的菜品,不光能够果腹,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口味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饥民眼中《法典》是救命的生存手册,在厨师眼中《法典》是烹饪的无上圣经。 | |||
329年深秋,玛蒂尔达在猎宫废墟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丰收庆典'''”。受邀者名单上排首位的不是祭司与领主,而是十二名戴着白色厨师帽的厨子,他们抬来的黑陶瓮里沸腾着青紫色浓汤。当老司膳祭司颤抖着将骨粉撒入瓮中时,夜空划过十三道流星。 | |||
评审官们只当是又一道苦腥的救济餐。直到垂死的瘟疫患者贪婪地舔尽最后一滴浓浆,竟撕开裹尸布踉跄走向祭坛,玛蒂尔达藏在珠帘后的轻笑才泄露了天机。 | |||
据在场书记官记载,玛蒂尔达撕开缀满麦穗的礼袍,露出内衬绣满解剖图的衬裙,亲手将青铜剖鱼刀插入陶瓮:“从今夜起,饥饿将成为历史的匕首,而诸位的刀刃要永远对准神的粮仓。” | |||
330年初春之交,“[[厨师公会]]”正式成立了,这个一直以来隐藏在民间的组织,受到了王室的认可,成为大陆历史上延续世间最久的组织。 | |||
===晚年的衰退=== | ===晚年的衰退=== | ||
晚年的玛蒂尔达逐渐失去对贵族的控制,部分丰收祭司借“丰饶圣殿”的影响力,鼓吹“土地神圣性高于战争”,试图恢复丰收之神的正统地位,甚至煽动农民抵制狩猎税。中央地带的同宗贵族指责她“背叛祖母的铁血意志”,以“[[丰收节]]”名义组织狩猎大赛,公然违抗《土地保护法》。 | |||
玛蒂尔达的政策虽缓解了短期危机,却也埋下长期隐患:丰收之神的信仰复兴让军队与祭司阶层对立,贵族的不满为后续内战埋下伏笔。 | |||
=='''第十二代:“铁血者”雷诺二世 (288 - 343)'''== | =='''第十二代:“铁血者”雷诺二世 (288 - 343)'''== |